我市印发《落实加大服务业重点行业扶持全面促进消费增长若干政策措施的工作任务清单》
场馆延时开放 开发夜游产品
每日甘肃网7月3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近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兰州市落实加大服务业重点行业扶持全面促进消费增长若干政策措施的工作任务清单》,《清单》从释放文旅消费潜力、促进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完善养老托育体系、提振文体健康消费、激发夜间消费活力等15个方面提出具体意见建议和工作措施。
【资料图】
文旅消费:将兰州战役沈家岭战斗遗址创建成A级景区
开展“甘肃人游兰州”“跨省游兰州”活动。设计推广兰州历史古镇游、兰州黄河风情游等10条市区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开展黄河之滨展演活动,引进知名歌手,培育本土明星,力争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
整合现有A级旅游景区、非A级重点景区,力争创建4A级国家旅游景区1-2家,3A级旅游景区3-5家,将兰州战役沈家岭战斗遗址创建成A级景区。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宿、休闲农业等经营主体的融资力度,以承租的农房租金、装修工程款、旅游景区效益等投入资产和预期收益作为评估基础,在租期内向经营主体提供贷款,破解乡村民宿融资难问题,全面提升乡村旅游住宿供给水平。
文体健康:完成主城四区4个小型体育公园改造项目
以兰州国际马拉松为契机,加速赛事流量向消费流量转化。推进市级、县区、街道(乡镇)和社区(行政村)四级体育设施框架建设,完成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主城四区4个小型体育公园改造项目。鼓励场馆免费、低收费、延时开放等。
鼓励兰州奥体中心、万达茂等集聚区培育开发沉浸式夜演、街头表演、健身赛事、展演活动等夜间文旅体消费产品,培育一批夜游热门打卡地。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灵活合作方式对社会开放夜间闲置车位。引导有条件的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景区景点通过多种合作形式创新服务,催生文化沙龙、深夜影院、音乐俱乐部、24小时阅读空间、体育健身等时尚文化业态,激发夜间经济活力。
商贸流通:年内新增社区连锁店100家以上
围绕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一店多能”、可移动商业设施和智慧服务平台等,推动城市商业资源下沉社区,鼓励大型商贸企业建设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加快红旗、陇之情、京东、正大优鲜等品牌便利店连锁建设,提升增值服务能力和覆盖率,年内新增连锁店100家以上。
鼓励已经取得道路客运班线经营许可的经营者开展定制客运,允许其他道路客运经营者或者符合条件的车型开展定制客运创新试点。
延长货车在城市道路允许通行时间,合理设定城市货车禁限行范围,新能源轻型及以下厢式货车原则上不再限行,确需限行的每天允许通行时间不少于16小时。
地产市场:鼓励通过金融政策支持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鼓励在兰银行业金融机构动态调整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合理确定本地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政策下限,降低个人购买住房门槛,支持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鼓励通过规划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商品住房配建、存量楼宇转化等多种方式多渠道筹集租赁房源,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加快构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
养老托育:推动兰西城市群等“一小时生活圈”养老服务共建共享
鼓励积极举办老年产业展会节会,推介智能养老设备、老年用品、适老性金融产品、养老健康保险产品、养老旅居产品,提升养老服务消费水平。2023年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865户。依托城市周边山系、林地资源,打造一批中医药康养、避暑旅居示范基地、特色小镇,引导发展医养结合型康养产业。积极开展旅居养老合作,推动兰西城市群和兰白、兰定“一小时生活圈”养老服务共建共享。
建设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支持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和综合托育服务机构建设,争创全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示范城市。鼓励家政企业开展“互联网+社区”智慧生活家政服务。
绿色消费:加快公务用车新能源化
鼓励企业研发使用可循环的绿色包装和可降解的绿色包装材料。引导寄递企业使用合格包装产品,减少二次包装、随意包装,避免过度包装。鼓励企业开展绿色商场、绿色饭店、钻级酒家、星级旅游饭店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达标创建。
严格控制审核全市公务用车购置,落实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购买新能源汽车要求,按30%的配备比例推进新能源车辆配置。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文瑞/文 马军/图
上一篇:肾不好不能吃什么(哪些食物肾不好的人不能吃)-快资讯
下一篇:最后一页
(抗击新冠肺炎)山西全域实行常态化核酸检测 中新网太原5月16日电 (记者 李新锁)16日上午,山西太原正式实行核酸查验的第一天。在
长三角铁路全力准备为复工复产提供运力保障。 5月16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获悉,针对当前疫情防控持续向好的态
中新网北京5月16日电(记者 陈杭)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王小娥16日在发布会上表示,5月15日,北京市开展的区域核酸筛查,共采样
中新网上海5月16日电 题:沪大学生手写明信片感谢39名后勤人员 中新网记者 许婧 “垃圾房的管理是最苦最累的,每当我经过垃圾
中新网沈阳5月16日电 (记者 王景巍)5月16日,辽宁省首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中心(以下简称“权益保障中心”)在沈阳市皇姑区
X 关闭
X 关闭